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
学员心声
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培训动态 > 学员心声

不朽的精神丰碑

 2020-06-02 浏览:2116次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从红旗渠精神感悟当下青年干部的责任担当

李志军

读初中时,我从央视的《老故事频道》,观看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专题片,片中一个个普通的林县百姓,推着小推车,赶着牛车、马车,拉着自带口粮和炊具,浩浩荡荡开往太行绝壁之上。面对着坚硬岩层和头上是巨石嶙峋、身下是万丈深涧的险境,他们大力抡锤,如鹰击长空,如蚁啃大象,靠着原始的锹、镐、镢、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劈开太行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深为震撼。这次在区委、区政府掀起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活动中,我再次通过电视专题片和相关资料,感受了太行山奇崛兀立的壮观美景,感受了红旗渠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受了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党员干部的崇高人格魅力,使我对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认知与理解。我想,当时如果没有杨贵的组织和领导,没有杨贵关键时刻的顶住压力,没有杨贵在工程碰壁时的及时调整,没有杨贵毫不利己、一心为公的责任担当,光靠群众的雄心和力量是成不了大事的。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今天学习红旗渠精神,最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杨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这份责任担当,来自一心为民、志存高远的理想追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从杨贵同志身上,我们可以突出看到、学到这种一心为民、志存高远的深切情怀和理想追求。杨贵15岁参加革命, 17岁当区长,不满27岁就担任林县县委书记。到了林县以后,他发现当地老百姓早上起来不洗脸、客人来了不倒水、亲戚来了不端茶。由于缺水,农田庄家也产不出多少粮、几乎家家都闹饥荒。于是他便痛下决心,坚持带领林县人民大干水利建设,先后修建了多个水库和水渠。1959年,林县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原来修好的水库无水可蓄,发挥不了作用,使命和责任促使他带领县委一班人打开思路,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实施“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伟大工程。十年间,在没有使用任何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装备的情况下,他带领群众靠一双双坚硬的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修建出了一条总干渠全长70.6公里的“人工天河”。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做理想信念的坚定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担当历史赋予的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这份责任担当,来自敢作敢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物资极端匮乏的艰苦年代,群众填饱肚子都是问题,要修建红旗渠这样的浩瀚工程,艰难和曲折可想而知。至今,林县人都清楚地记得,为了建成红旗渠,杨贵付出了多少智慧辛劳,受到了多少干扰阻碍。建渠初期,有人举报“林县不顾群众死活,大搞工程建设”;有人说“杨贵就是秦始皇,要政绩不讲实际”。对此,杨贵没有退缩回避,忍辱负重,主动认错,经过深入讨论和科学论证,紧急开会调整方案,决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制定分段攻坚的新策略,毅然决然地继续修建红旗渠。总干渠修至一半时,有关方面下达休整文件,要求停工;因为动用国库粮,上级派来了调查组。杨贵成了不听指示违规操作的典型,县委组织部部长被撤职,杨贵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在地委会议上,面对当时的谭震林副总理,杨贵非但没有按约检讨,反而详细讲了林县缺水的实际情况,述说没有全部停工的理由,他说:“修建红旗渠如果有错,责任在我,要撤职就撤我杨贵的职……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我们的党性原则不允许我们眼睁睁看着地里旱得长不出庄稼,十几万人翻山越岭找水吃而无动于衷”。实践证明,杨贵的这次战略调整和顶风办事,对整个修渠的成功至关重要。杨贵这种不唯上、不欺下、敢于担当、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相比于杨贵,我们现在的青年干部缺少的正是这样一份责任和担当,工作中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和所谓的“潜规则”;不讲有为,只求无过,责任意识淡漠,碰到难题就躲避,见到问题就推诿,遇到矛盾就绕道,面对压力和阻力就妥协;不讲批评,只讲和气,习惯于奉行“鸵鸟政策”,搞好人主义,对错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解决这些问题,杨贵不计名利、实事求是、敢于担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份责任担当,来自襟怀坦荡、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在专题片中,我看到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红旗渠水不能从山西顺利引入林县,那么红旗渠工程就是一场劳民伤财的工程,我和县长李贵将会从太行山上跳下去,以死谢百万林县人民”。说这句话的正是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当时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人们不断质疑修好后的水渠能不能从山西借势引水,杨贵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勇气和响亮的誓言回应了人们的质疑,坚定了人们走向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也许正是这份担当的精神才为红旗渠工程顺利走过三年大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并最终走向今天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民心根基。在太行山的红旗渠游览区图片中,我看到每一段渠首的青石上都刻有一块责任状,上面明确写明了当年修渠的公社、修渠的时间、修渠的长度以及修渠渠道责任人。风雨侵蚀五十年,这期间无数的草木枯荣,无数的山石风裂,但这种责任状伴随着红旗渠工程的坚固耐用传承至今。而且据相关资料显示,红旗渠整个工程历时10年,总投资7154.7万元,到现在账目都一目了然,明细清晰,绝对不存在任何贪腐现象。杨贵的高风亮节向我们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的政治修为。可以毫不讳言,正是杨贵这种襟怀坦荡、无私无畏的精神激发了当年修渠人的责任担当,正是这种责任担当挖掘了人们自身的无穷潜力,正是依靠人们身上潜力的超常发挥,牢固了太行山间红旗渠五十年不倒的人间奇迹。

慎终追远当思今日之志。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事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关键期和阵痛期。打好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搞好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同样需要我们青年干部像“修渠”一样,拿出应有的责任担当。有了这种担当,杨贵让一条上千公里的“天河”永远定格在太行山巅,成为一座时代的不朽丰碑和一曲淬火锤炼的民族精魂;有了这种担当,我们青年干部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新的业绩,谱写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