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
学员心声
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培训动态 > 学员心声

感悟红旗渠精神永恒力量

 2020-06-02 浏览:1916次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2017年11月24日上午,我们驱车四个多小时来到林州市进行现场教学,在培训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不顾疲劳,现场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分水苑,沿太行山下红旗渠总干渠步行7000多米到红旗渠青年洞,近距离的感受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通过纪念馆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学习和实地感受红旗渠的宏大,在感受到林县人民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震撼人心精神的同时,学员们更多的是思索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及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党性修养有所提高。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克服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开天辟地,历经十余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 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历时近十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

五十多年前,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最急迫问题出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成伟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于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冲刺阶段。作为基层的中青年干部,我们肩负重任,也面临十分巨大的挑战。学习红旗渠精神,增进对其当代价值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为我们老区人民战胜贫困同步小康作出自己的贡献。学员们以红旗渠精神结合自身的工作得出几方面的感悟:

一是干事业的立场很重要。杨贵同志带领一班人,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依靠的主要是林县55万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林县县委、县政府并没有简单地唱高调,而是将彻底解决困扰林县千余年的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站在人民的立场去推进事业,从而有效地将县、乡、村以及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只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去开展工作,为广大群众谋实实在在的福利,就不愁群众不拥护不参与。

二是成就事业要有一股狠劲。建渠十年,林县干群不分男女老幼,披星戴月,遇险排险,逢难克难。即使工期从最初预期的80天延长到1880天乃至10年,林县人民也没有任何畏缩,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我们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正需要使出带领贫困群众决战到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的狠劲8。

三是干事业要有明确目标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作调整。红旗渠工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大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最初林县县委以为“大干八十天,引来漳河水”,后来发现实际困难远远多于预期,林县县委一切从实际出发,数次调整策略,工程重回正确轨道;结合我们实际的工作确立了目标方向后,要在方法策略上不断的努力,出现偏差及时修正,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可以挖掘出来的。仅凭一县之力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林县一方面与省(包括邻省)、市充分沟通,争取政治支持,另一方面主要靠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当前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移民搬迁等工作应该充分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挖掘群众的智慧,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11月25日上午学员们集中观看了话剧《红旗渠》,话剧生动形象的再现当年红旗渠建造的过程。整部话剧集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刻画人物情感扣人心弦、感人至深。林县人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了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实现理想的动力之源、是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精神宝库,我们必须坚定信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践行宗旨、服务人民,托起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脱贫的加速期。学员定当立足本职岗位用心用情用智,尽职尽责尽力,做到讲责任、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责任心用在工作上;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立信念、比奉献,增强勤政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激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内在潜力。“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始终要把低调务实、真抓实干作为基本要求,在自身岗位中勇于担当、埋头苦干。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